磬(qìnɡ):石制敲击乐器。铎(duó):大铃。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战争时使用。
鞀(táo):有柄的小鼓。
狱讼:指官司案件。
馈(kuì):吃饭。按,此则化自《鬻子·禹政》。
劳:忧。
达善:指通达善道。效忠:指献出忠心。
夏禹执政的时候,用五音来处理政事,悬挂钟鼓磬铎,设置鞀,用来接待四方来归的人士。并发出号令说:“用道理来教诲我的就打鼓,用大义劝谕我的就敲钟,把发生的事情告诉我的就摇起铎,要把心事告诉我的就击磬,有官司诉讼要使我判决的摆动鞀。”在这个时候,吃一顿饭要起来十几次,洗一次头要多次挽住头发,就是这样来忧劳天下的民事。像这样而不能通达善道献出忠心的人,是才能不够罢了。
国之所以存者,道德也;家之所以亡者,理塞也。尧无百户之郭,舜无植锥之地,以有天下;禹无十人之众,汤无七里之分,以王诸侯。文王处歧周之间也,地方不过百里,而立为天子者,有王道也。夏桀、殷纣之盛也,人迹所至,舟车所通,莫不为郡县,然而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者,有亡形也。故圣人见化以观其征。德有昌衰,风先萌焉。故得王道者,虽小必大;有亡形者,虽成必败。夫夏之将亡,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,三年而桀乃亡;殷之将败也,太史令向艺先归文王,期年而纣乃亡。故圣人之见存亡之迹、成败之际也,非乃鸣条之野、甲子之日也。今谓疆者胜,则度地计众;富者利,则量粟称金。若此,则千乘之君无不霸王者,而万乘之国无不破亡者矣。存亡之迹,若此其易知也,愚夫惷妇,皆能论之。
“国之”二句:高诱注:道德施行,民悦其化,故国存也。按,《文子·上仁》作“得道也”。